网站首页 > 财经 > 政策 > “十五五”资本市场发展重点任务划定

“十五五”资本市场发展重点任务划定

2025-10-30 14:41:32   来源:中国证券报 1
未来,我国将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,持续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,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资本市场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,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
新华社10月28日受权播发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明确部署。专家认为,建议对资本市场的部署重点突出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未来,我国将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,持续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,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资本市场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,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
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

建议提出,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。

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认为,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,应以科创板、创业板改革为抓手,推进发行上市、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,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,为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、包容的金融服务。

在“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”目标下,“十五五”时期资本市场“投融资一体化”生态系统的构建将成为重点,融资端与投资端的改革将协同推进、相互赋能。

融资端方面,监管部门近期释放的政策信号已明确改革方向: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,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,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。

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表示,预计相关部门将对创业板上市标准中的研发投入、研发人员、专利数量、营收增速等指标做出更具适应性、包容性的安排,以契合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投融资需求。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,若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顺利推出,将极大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的灵活性,提升上市公司业务拓展与融资的协同效应。

投资端方面,将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,推动企业年金、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,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,努力完善“长钱长投”市场生态等政策信号持续释放。

姚佩认为,随着资本市场对于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,政策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、完善“长钱长投”市场生态、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等手段,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,从而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。“十五五”时期通过资本市场转型释放财富效应,或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。

积极发展股权、债券等直接融资

建议提出,积极发展股权、债券等直接融资,稳步发展期货、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。

在股权市场领域,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,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强化各板块的特色定位,优化发行上市制度,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服务体系,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。

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产品创新与体系完善被寄予厚望。姚佩建议,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框架。今年央行、证监会推出了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支持金融机构、科技型企业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,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。未来债券市场产品有望持续丰富,规模料进一步扩大,活跃度或将明显提升。

期货、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同样不可或缺。李求索表示,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,逐步完善品种布局,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和投资需求;同时,结合市场特征,应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化的监管布局,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和教育。

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

建议提出,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。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,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、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、流动顺畅的劳动力市场、转化高效的技术市场。

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,在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过程中,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。资本市场的“功能完善”不仅涵盖投资与融资功能,还包括价值发现与定价权功能。此外,资本市场并不仅限于股票市场,而是一个包含债券、期货、期权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性市场体系,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功能有效发挥。

“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,未来应在制度健全、生态良性、监管有效等方面推进。”李求索表示,一方面,应完善市场基础设施,完善市场生态,提高市场效率,促进市场一体化;另一方面,应夯实制度基础,提高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,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,引导资金向新兴领域聚集,稳步推进市场开放,吸引国际资金进入市场,实现开放与发展的双向赋能。此外,应筑牢风险防控体系,强化精准监管。
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,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多维度的有机体。它是高效的资源配置器,能将资本导向最具活力的领域;它是平衡的利益共同体,企业能融资发展,投资者能获得真实回报;它是完备的风险管理器,提供工具为经济保驾护航;它也应是顺畅的财富转化器,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。

本文来源:中国证券报

作者:昝秀丽


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展望“十五五”金融业大有可为

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、以防控金融风险为底线……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提到,加快建设金融强国。业内人士表示,大力发展“五篇大文章”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是“十五五”期间金融业的重点任务。

大力发展“五篇大文章”
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提到,大力发展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。

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,“十五五”期间,金融业可从以下方面发力:在科技金融领域,引导银行、证券公司通过贷款、股权投资等多路径服务科创企业;在绿色金融领域,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接轨,探索碳金融衍生品试点,支持储能、氢能等产业融资;在养老金融领域,加快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建设,鼓励保险、理财公司开发长期限、稳健型养老产品,推动养老产业REITs试点等。

在普惠金融领域,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、主任曾刚建议,金融业应重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,开发线上化、智能化的小微企业与“三农”金融产品,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和信用体系建设。完善风险补偿、政策性信贷等制度,使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至普惠群体,助力共同富裕。

在数字金融方面,曾刚认为,金融机构应坚定推进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投入,深度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风控能力,积极打造开放生态和场景化服务,强化金融安全和数据合规管理。

优化金融机构体系
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提到,优化金融机构体系,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、完善治理、错位发展。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。
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,当前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,金融体系不断完善,基本形成了由银行信贷、债券市场、股票市场、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、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。其中,银行业是金融服务主体,各类银行能够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,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。

谈及对“十五五”期间的金融业展望,曾刚表示,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格局将更加清晰。大型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、国际化方向转型发展,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;中小银行将专注于特色化、差异化服务,深耕细分市场和区域经济;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在资产管理、财富管理等专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。

“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不同类型、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、专注主业、错位竞争,实现特色化经营、差异化发展,共同构筑多元有序、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。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,切实维护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。”日前,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,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。

董希淼认为,应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作用,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精准定位。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“门当户对”,彼此之间有着天然的相容性。中小银行大量机构网点分布在县域和乡村,是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主力军。要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“挤出效应”,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、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小银行应扬长避短,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差异化定位。

全面加强金融监管
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还提到,全面加强金融监管,强化央地监管协同,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,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,保障金融稳健运行。

在提升金融业风控与合规管理方面,曾刚建议,首先应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,推动信用、市场、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的动态识别、精准量化和实时监控,特别是针对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,应建立差异化和前瞻性的风控模型。

其次,加快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的应用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风控、区块链溯源等技术,实现贷前、贷中、贷后的全链条风险防控。此外,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,严格执行监管要求,健全内部审查、信息披露机制和员工合规文化建设,加强对重点业务、关键岗位的合规监控和问责追究。

“金融业需要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,构建‘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处置、早纠偏’。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需要持续推进‘兼并重组、减量提质’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协同化解,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,推动隐性债务‘控新化旧’,严控新增隐性债务,优化债务结构。”娄飞鹏说。

本文来源:中国证券报

作者:张佳琳